前几天看了港中深的graphrag,看到ToG实现的还相对挺复杂的,所以有兴趣再重新读一下ToG2的代码 基本思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: * ToG1是让模型在图上自行探索,每次探索一跳的子图,然后让模型做prune实体/关系,最终得到结果 * ToG2相比于ToG1的点在于做entity prune的时候,会加上context来对entity打分。然后在每次reason的时候,也会带上这次得分高的chunk context 看实现的话,核心在: * para_rank_topk中,这里会把每个实体对应的chunk,…